越州踢打戏是一个古老的戏种,跟滇戏和花灯相比,它的民间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年代更为久远,由于产生于民间、活跃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村民表演起来轻松自如,不受任何框框套套的限制,特别是姑娘、妇女、老人拿起道具就能玩耍,真是既奇特又罕见,踢打戏最大的特色在于:

1、年代久远:其他地方的灯戏只有二三百年历史,而越州踢打戏起源于东汉中后期,已有上千年以上的历史。

2、活动时间长:其他地方的灯戏一般以正月初一至十五烧灯就结束,而越州的踢打戏则要玩到月底,延续到二月八做庙会才结束,平常有婚丧喜事、做寿、公益性活动也常演出。

3、道具奇特罕见:把龙头、佛手、开山斧、红瓜作为道具,放在踢打戏中使用,在滇东北,乃至西南地区都没有。

4、不分男女:其他地方玩刀、叉、棍术纯是男性上场,而越州踢打戏则是姑娘、妇女、伙子都能表演。

5、男女都传:其他地方的灯戏,一般传男不传女,而越州的踢打戏则是男女都传,只是不传村外人。

6、技巧深奥:越州踢打戏以打斗、说、唱相互穿插,除简单的锣鼓声外,没有音乐伴奏。踢打技巧深奥,动作难度大。

7、内容独特:越州踢打戏与其他灯戏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他乡镇的灯戏只与花灯为主,而越州踢打戏有刀、枪、棍术玩耍,有方言笑话、方言小品、方言说唱,除古老的唱腔外,近年来,也穿插着部份花灯调子,节目内容古老。

越州踢打戏在于把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爨文化传承下来,有较强的地方特色。特别是对爨文化研究具有实物例证的唯一线索得以保留,踢打戏是古代爨文化的精髓,也是民间爨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除现存的大爨和小爨的碑刻外,踢打戏对研究古代爨文化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踢打戏是研究爨文化发展的活化石。爨宝子碑出土的地方距踢打戏比较活跃的杨古屯村仅3千米,就是这具有上千年历史的文化遗产,才显得更具有越州的地方特色和爨文化的浓厚氛围。

越州踢打戏起源于东汉中后期,已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因表演用脚踢手打,所以叫踢打,在晋朝时期比较盛行,踢打戏见证着爨氏家族在越州的发展变迁,在古代是承载爨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到了元、明、清时期,以发展成为滇东一带的地方剧种,新中国成立后,踢打戏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破四旧时期道具被消毁,文革时期被迫停止活动,后逐步得到恢复。道具全部复原,村民们为会玩踢打戏而感到骄傲,对踢打戏道具如:龙头、佛手、金瓜、开山斧十分崇拜,由于村民对古老的踢打戏十分喜爱,因此,踢打戏才能从上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冲破重重障碍传承下来。